开云登录网页

张瑞连:让世界用上中国的机械大手

主要结构

  编者按:为了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红旗飘飘”专栏,介绍我市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员的先进事迹。

  在港口、冶金、储煤厂、发电厂等储料场,总少不了一种机械“大手”,它们连续抓起散装的物料,进行卸装,这就是斗轮堆取料机。目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已是中国斗轮堆取料机生产的“老大”,能制造工作上的能力达每小时15000吨的特大型堆取料机,每年能够设计制造50多台,年产值达十亿多元,销往日本、澳大利亚、巴西、莫桑比克、阿根廷、印度等国。

  在斗轮堆取料机设计制造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40多年历程中,几代设计者付出一生的努力,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装卸机械设计院副院长、堆取料机室主任张瑞连就是这里面的重要一位。

  1995年,大连重工·起重的堆取料机还不强大,宝钢等国内主要用户还在依赖进口。当时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参与了宝钢三期的建设,与日本三井三池株式会社联合设计堆取料机,张瑞连作为其中一员到日本进行图纸转化。看到中日之间的巨大差距,张瑞连就有一个梦想——让中国的堆取料机也走出国门。

  2004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自主设计开发了工作上的能力达每小6000吨的堆取料机,用于秦皇岛港煤码头,在国内处于领头羊。大连重工·起重的堆取料机在国际上知名度也慢慢变得高,不断有国际矿业公司来寻求订货和技术上的支持。2008年5月,大连重工·起重与巴西淡水河谷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技术谈判,张瑞连带领设计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签订了12台堆取料机合同。此后,张瑞连还担任了每小时1.1万吨的堆取料机主任设计师,这是国内自行设计的最大堆取料机。

  随着钢铁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国际采矿业、矿石运输业对大型堆取料机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如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矿石开采、运输都需要大量的大型堆取料机。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刚刚担任装卸机械设计室副主任的张瑞连就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设计力量不足。

  面对人才紧缺、工作量大的困难局面,张瑞连除了通过带徒弟、劳模结对子等方式对年轻人员进行培养外,还经常对全科的设计人员集中进行专业相关知识培训,并要求高级工程师不要保守,把知识传授给年轻的设计人员,在全科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张瑞连说,团队强大了个人才能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装卸机械设计室每年都是先进班组。

版权所有:开云登录网页入口-开云官网电脑版 
辽ICP备05020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