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登录网页

大连重工在与世界强手对弈中壮大

主要结构

  2014年,大连重工运行质量连续11年在国内重机行业保持领先,并且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产品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84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一季度,大连重工再传喜讯: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7.7%,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5.55%,已签订在手合同近80亿元,其中1/4是海外市场合同。

  现在的大连重工,伴随着海外发力而全面开足马力:公司五大研制基地的生产紧锣密鼓,营销服务人员腰杆挺直地奔走于国内外用户间。

  重型机械制造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的制造业整体水平。

  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担当,大连重工董事长宋甲晶果断提出,对传统主流产品实施脱胎换骨式的技术升级,以“节能、环保、安全、智能、高效”为方向,加速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步伐;瞄准国家产业战略的发展趋势,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向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要市场、要效益。

  宋甲晶说:“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争做中国装备制造的脊梁,做产品就要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开发出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

  在发展过程中,大连重工一次次占领战略制高点,担负起“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重任。

  自主研制出世界装卸能力最大的14400吨/小时斗轮取料机和14500吨/小时堆料机、世界首套“C”型三车翻车机等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装备;开发了焦炉机械无人化、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引领行业发展的先进的技术……成功研制世界最长全冲程6G80ME-C型曲轴,公司成为全世界第四家、国内唯一一家能制造该型曲轴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站用环吊、装卸料机、乏燃料容器起重机和燃料抓取机均为国内首台……研制成功世界首台500米射电望远镜工程馈源支撑系统驱动装置、国内首台大运载火箭发射平台脐带塔、国内首台世界最大矿车用减速机和世界首台日产350吨煤气、煤粉两用活性对烧窑……这一项项“世界最大”、国内首台”、“国内唯一”令国内外同行瞠目,企业的传统主流产品也因此得到全面升级换代,成长型产品不断壮大,重大战略性新产品快速成长,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新型产品结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现在,大连重工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30多个,关键技术科研攻关60多项,每年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0多亿元。

  正是有了科技研发的保障,大连重工大型堆取料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三车翻车机凭借世界独有专利技术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大型焦炉机械、大型起重设备、大型冶金车辆更是牢牢占据国内主导地位。

  在向这个目标一步一步迈进时,企业最大驱动力就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大连重工总裁贾晶表示,“把引进的技术建立在不完善的工业基础之上,即便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落后的,所以,大连重工就是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要从制造产品向制造标准转变,以此来实现制造的全球化。”

  4月7日,由大连重工为澳大利亚罗伊山铁矿项目制造的9台大型散料装卸设备中的最后一台——12700吨/小时矿石装船机从泉水基地码头发往澳大利亚。

  该项目正是严格按照世界顶级标准——澳洲AS标准做项目组织和设计制造,确定保证产品按期高质量高标准交付顾客。特别是该项目首次采用模块化总装发运交货新模式,开创了中国大型散料装备模块化总装发运的先河。

  据介绍,大连重工要突破一个新领域,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创新研发,申请大量专利,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再横空出世。重量级的新产品一亮相,往往使国内外众多同行猝不及防,从而带动全线产品的销售,极大地提升品牌知名度。

  由此,大连重工开始与国外的大公司平起平坐,有了竞争重点项目总承包的资格。

  同时,大连重工采用了“借船出海”方式,先后与德国西马克公司、蒂森克虏伯公司,日本石川岛播磨公司、三菱商社,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等国外有名的公司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逐步提升了企业适应国际化经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促进了企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

  目前,大连重工自主研制的盾构机、核环吊、大型环保焦炉机械、大型堆取料机、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型装卸船机等高端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的出口订货额已占企业出口订货总额的70%以上,企业还实现了由单体产品供货到成套项目总包再到EPC工程总包项目的跨越式发展。

  为加快国际化经营进程,大连重工继组建德国公司、印度公司、马来西亚办事处之后,2014年又增设了越南项目公司和澳大利亚公司,建立了近百个国际化营销网络,形成海外业务的营销、研发、生产和服务四大功能,打造了外贸竞争的新优势。

  早在四年前,大连重工在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建有3个实验室、4个技术探讨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在,大连重工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组建“国家风电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部,企业拥有9个专业研究院,拥有一支1800名工程师的研发队伍,单从数量和实力讲,这在行业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宋甲晶认为,为了应对国内重机行业整体业绩低迷,大连重工应时刻敲响警钟,要协调驾驭全局,全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再造企业流程;要严防严控风险,专注主业,强化内控;要学会自省淬炼,超越自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这是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除了要有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执著精神以外,还要有敬畏精神,必须敬畏法律、敬畏市场,这样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

  “如果说,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前做的是‘加法’的话,未来我们企业要全力做好发展的‘乘法’,就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方面推进科技、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宋甲晶表示。

  在科技创新上,大连重工瞄准未来的技改市场,对传统整机产品真正的完成技术升级换代;瞄准国内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研发新领域中具有批量化、高技术上的含金量、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的新产品;瞄准替代进口做强做大核心零部件市场,进军军工产品领域。

  在管理创新上,大连重工为适应国际化经营和“微利竞争”的时代要求,学习、借鉴并实施杰克·韦尔奇所推崇的“活力曲线”管理,建立以“人、技术、质量、成本、服务”为核心要素和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管理机制,全力实施“人才集聚”战略,使企业始终保持发展活力。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大连重工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由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员工共同持股的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制定相应激励与约束机制,切实把各类人员的潜能、活力和动力激发出来,彻底消除制约公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现在,大连重工正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三大战略”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实施“注重规模速度发展转为注重质量效益发展”、“从注重规模效益提升转为注重综合效益提升”等“八个转变”,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版权所有:开云登录网页入口-开云官网电脑版 
辽ICP备05020199号
网站地图